本文转自:山西晚报
暑期学生教育支出账单:
学科辅导仍是“大头” 素质教育支出攀升
随着暑假过半,家长手中的暑期教育支出账单也逐渐出炉。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近日采访多位家长发现,从学科辅导到兴趣培养,从研学旅行到户外拓展,暑期已成为学生教育支出的“高峰期”。一份份账单背后,既有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,也有家长对教育的顾虑。
账单构成:学科类辅导是“主力” “数学一对一20课时6000元,游泳集训2000元,加上研学旅行的6000元,这个暑假光教育支出就花了14000元。”太原家长刘女士给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算完账,忍不住感慨“比自己两个月工资还多”。
这样的支出并非个例。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随机调查的20位家长中,超八成家庭暑期教育支出超过5000元,其中30%超过1万元,10%在2万元以上。从支出结构看,学科类辅导仍是“主力”,占比达45%;素质类培训(艺术、体育、编程等)占30%;研学、夏令营等体验类活动占20%;其余为教辅材料、学习设备等支出。
“原本想让孩子暑假放松下,但看到同班同学都在补课,实在坐不住。”家长王先生的儿子刚升入初一,他咬牙报了数学和物理预科班,“一节课300元,每周3次,一个暑假下来就是近万元。”这种“别人学我也得学”的心态,让不少家长陷入被动投入。
值得注意的是,素质教育支出近年来持续攀升。家长张女士给8岁女儿报了舞蹈班和围棋班,“舞蹈班每周2次,每次150元;围棋班一对一授课,每小时200元,两个月花了5000多元。”她坦言,不指望孩子成为专业选手,“主要是培养气质和专注力,身边家长基本都这么做。”
支出差异:家庭收入决定“配置” 教育支出的“含金量”,很大程度上由家庭收入决定。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发现,不同收入家庭的暑期教育投入呈现显著分层。
高收入家庭更倾 向“ 高 端 配置”。太原某企业高管王先生为初二女儿安排了赴美研学(费用4.5万元)、钢琴大师课(8000元),总支出超5万元 。
“不算额外请的英语私教,这些都是‘基础投入’。”他认为,暑期是拓展视野的关键期,“钱花在孩子身上不心疼。”
中等收入家庭则讲究“性价比”。本文开头的太原刘女士家庭月收入约1.5万元,给五年级儿子报了2000元的游泳集训、6000元的数学一对一,6000元的研学,还不包括全年的其他特长班,“预算控制在2万元内,优先选孩子需要且感兴趣的。”她算了笔账,教育支出已占家庭月支出的三分之一。
低收入家庭往往“量力而行”。在太原某菜市场做商贩的周先生,给儿子报了社区公益美术班(免费),只花200元买了画具。“不是不想报班,实在负担不起。”他无奈地说,只能自己下班后监督孩子学习。
背后动因:“升学压力”和“怕落后”是主要驱动力 为何家长愿意在暑期“大手笔”投入?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采访发现,“升学压力”和“怕落后”是主要驱动力。“孩子同班同学都在补奥数,我们不补就跟不上。”太原家长林女士的女儿刚上四年级,她坦言报辅导班是“被迫选择”。在她所在的家长群里,“暑期计划表”“名师推荐”是高频话题,“别人都在学,自己孩子闲着就心慌。”
部分家长则出于“弥补短板”的考虑。太原家长赵先生的儿子英语较弱,他花8000元报了外教口语营:“平时学校课程紧,暑假集中突击效果好,哪怕多花点钱也值得。”也有家长更看重“全面发展”。太原家长吴女士给女儿报了陶艺班和户外露营课:“不想让孩子只盯着课本,希望她能接触自然、培养动手能力。”这类“素质型支出”近年来逐渐增多。
“你像我姐姐家的孩子马上要升初中了,平常学习紧张,体育运动就可能会没时间。假期也会集中给他们报体育训练班,一方面有老师能正确引导孩子训练,为中考助力;另一方面身体好是自己的,给孩子培养自律健康的习惯很有必要。”刘女士介绍亲戚报暑期培训班现状时这样说道。
当然,也有家长反映,学校放假,但家长还在上班,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做到有效陪伴。“我们一上班,孩子在家就是自由状态,即使有老人看管,也是会抱着电子产品不放手,不仅影响视力,还破坏注意力。用各种培训班把他时间填满,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。”刘女士坦言。
不过,盲目跟风现象依然存在。有家长坦言,报班时并未考虑孩子兴趣,“看到别人报编程,我们也报;别人学书法,我们也跟着学”,导致部分课程成了“摆设”,钱花了却没效果。
市场观察:暑期教育市场持续升温,培训价格水涨船高 旺盛的需求推动暑期教育市场持续升温,培训价格水涨船高。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咨询多家培训机构发现,学科类一对一辅导每小时价格普遍在300-800元,素质类培训单次课150-500元,研学旅行少则几千元,多则数万元。“暑期是旺季,价格比平时高20%左右。”太原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,热门课程需提前1-2个月预约,部分“名师课”甚至“一位难求”。
有家长反映,部分机构以“研学”“托管”名义开设学科课程,收费更高且隐蔽性强。“说是‘科学夏令营’,实际每天有3小时数学补习,费用比普通辅导班贵一倍。”
理性建议:按需投入,拒绝盲目报班 面对高额支出和市场乱象,专家建议家长保持理性。太原某小学校长窦老师认为,暑期教育应兼顾“学习”与“休息”,“盲目报班不仅增加家庭负担,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。”他建议家长结合孩子兴趣和短板选择项目,避免跟风攀比。
此外,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刘老师认为,暑期也是孩子“查漏补缺”和“发展兴趣”的黄金期,但投入需“量体裁衣”:“不必盲目追求高价项目,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实际需求选择,效果才最好。”
对于支出规划,理财专家建议,教育支出可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20%-30%,“优先保障基础学科和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项目,不必追求高价课程。”
不少家长也开始反思。“去年报了5个班,孩子累得不想学,今年只留了2个他喜欢的,反而效果更好。”家长张女士说,她逐渐明白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”。
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 田晓瑛
伍伍策略-炒股配资网站拾必选配资-郑州股票配资-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